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篇
芳菲三月,繁花满树,转眼又是一年春来到。在这万物发荣滋长,孕育希望的美好时节,九州平台2020-2021学年“行走的课堂”启动仪式暨专题培训会在两校区隆重举行。本次培训会在两校区分别举行,面向即将开设“行走的课堂”课程的七、八年级师生。
一眼千年,宛若初见:七初博物馆课程
两校区博物馆课程培训会分别由天环校区课程教学中心主任吴旭光老师和锦城校区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黄西林老师主持。他们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博物馆课程这一我校的传统特色课程,鼓励大家开拓眼界,培养研究性思维。
随后,四川省博物院副院长钟玲老师为七年级师生做了名为《发展.研究.提高——开启你的研究性学习之旅》主题讲座。
讲座开始前,钟院长与同学们积极开展问答互动,以同学们参观博物馆的日常经历及中美两国博物馆数量及参观人次的现状开展探讨,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应当如何参观博物馆?从博物馆里我们到底能学到什么?
钟院长说,博物馆不是去一两次就可以的。参观不应走马观花,而是跨文化跨时空的交流。展览的文物从何而来?里面的文字有着怎样的内涵?从古至今,它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博物馆里,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如何欣赏文物和历史的美?诸多疑问,都应在博物馆里提出并寻求解答。
钟院长为大家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优势,结合陶球、博物馆学徒、美国1960年代的绘画和课桌、大都会艺术馆之中国园林艺术等丰富有趣的真实案例,将博物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多元化和实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以“发现现代之美”为例,详尽、立体地展示了在博物馆研究性学习的跨学科应用。
讲座最后,钟院长动情地说:博物馆是你身边的朋友。祝愿大家能从博物馆中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获得生活的乐趣。柔和动听的语调,深入浅出的讲解,内容“干货满满”却又不乏生动有趣,获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关注和认真聆听。
上善若水,泽被千秋:七初都江堰课程
两校区的都江堰课程培训会分别由副校长邱兴华老师和锦城校区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郭萍老师主持。他们向大家介绍了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前世今生,同时充分表达了对以李冰父子为代表的勤劳智慧的先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罗伦老师为八年级同学们做了主题为《在水一方——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讲座。
罗老师以深厚的知识积淀,结合鸟瞰图,详细地向八年级师生讲解了都江堰的历史变迁、都江堰的重要地理和人文价值、都江堰的水利功能、结构和作用原理等。
罗老师说,走进都江堰就是走进成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是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还是抗日战争时的稳定大后方,还是今日成都的城市发展,都得益于都江堰。历朝历代薪火相传,2000多年来一直保存完好,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哺育着一方人民,滋养着一方水土。
如果说都江堰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几千年来文化传承的一个见证,而它的水利功能更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火烧水浇”艰辛完成的宝瓶口、“分四六,平涝旱”的鱼嘴及“去淤泥,保畅流” 的飞沙堰,共同绘制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壮美奋斗图景,将这片土地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正如邱兴华副校长所说,都江堰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的先民们,为了追求幸福安宁的生活与天斗与地斗,同时又崇天尚地、融入自然的精神和情怀。
本场讲座更是赢得八年级师生的热烈掌声,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大家也对接下来的行走课程之旅充满期待。
锦城校区组织了七、八年级全体教师举行了《行走的课堂》专题培训会,锦城校区课程教学中心副主任郭萍老师主持此次培训会。
来自天环校区的郭建老师从为什么要开展行走的课堂、我们需要怎样的行走的课堂、如何有效地实施行走的课堂、行走的课堂优秀案例四个方面与老师们进行分享和交流。郭建老师强调,行走的课堂需要立足本土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学旅程课程。
来自锦城校区的行政办公室副主任谢晴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行走课堂的课例研究,围绕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展开研究性学习、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三个方面和老师们进行了沟通交流。
副校长王岚老师做指导发言,她强调要对行走的课堂高度重视,要大胆实践,同时也要团结协作,让其有序高质地开展。
结语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愿同学们在本学期“行走的课堂”中,用明亮的眼睛观察、用聪慧的头脑思考,增长见闻、领悟自然人文之美,探寻新知、追求真谛,充盈精神世界,一路满载而归!
版权所有:九州平台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