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研究 充分准备 精彩呈现
——记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理化生组子课题结题现场会
2014年3月6日下午,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子课题结题现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结题会按学科分为五个会场同时进行。理化生组结题现场会在实验楼三楼录播教室进行。物理组子课题结题鉴定组组长为成都师范学院教授、成都市物理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学物理教师培训首席专家杨祖念博士,化学子课题结题鉴定组组长为成都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成都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委会执行秘书长、全国优秀教研员邓玉华老师,生物组子课题结题鉴定组组长为成都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特级教师乐天老师。成都教育学会会长、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王志坚老师,原成都七中化学教研组长、成都七中特聘教育教学专家钱明祥老师,四川省教科所生物教研员、《教育科学论坛》杂志副主编王愉鑫老师,成都七中副校长、特级教师罗清红老师,成都七中生物教研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文宗老师,高新区物理教研员何明寿老师,高新区化学教研员翁国军老师,高新区生物教研员张莉老师作为鉴定组专家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参加本次现场会的还有高新区兄弟学校的理、化、生教师们。本次会议由九州平台校长、特级教师李笑非老师主持。
李校长首先介绍了鉴定组的各位专家,并宣布答辩流程:各课题负责人进行结题汇报→专家提问→现场答辩→专家合议→宣布鉴定意见。
生物子课题《初中生物创生型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负责人周密老师率先登场进行结题汇报。生物组的汇报从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成效及反思四个方面进行。在研究目的方面,生物组提出为“学生学有所用,教师教有所长”;在研究过程上,生物组归纳了“学习”和“实践”两个重点。在学习方面,接受专家引领、进行同伴互助和读书自悟。在实践方面,则以“课”为载体进行主题研究,经历了“试探尝试、积极探索、反思调整”三个研究阶段,形成了从课的设计到实施两条规范流程,并完成了2个课例和15个案例的研究。在研究成果上,生物组着重介绍了操作成果:一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初步构建初中生物学习目标体系,二是从“关注学生、系统设计、优化整合”三个角度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三是从“活动流程、活动开展、思维深入、效果检测、活动支持”五个方面形成了学习活动实施策略。在研究成效上,生物组将师生的收获浓缩在一段imovie视频中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展示,体现了研究过程中师生的“共赢”。当然,生物组也认为研究只是初步构建了九州平台生物创生型课堂的基本框架,还需要将“创生型课堂”的研究继续深入下去,并因此又申请加入了省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中。之后,生物组针对专家提出的“如何体现教师的成长和学生学习成效”、“合作”、“认识成果如何体现”等问题进行了答辩。生物组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究目的,聚焦准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真实可行的研究过程,丰硕的成果和显著的研究成效,精彩的答辩等,均得到了鉴定组专家的认可。
紧接着,化学课题《初中化学课堂学习设计与实践的研究》负责人高山老师进行了结题汇报。高山老师从课题背景、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成效等方面向专家介绍了化学组在学生学习设计和实践上的探索与思考。高老师指出,“课堂学习设计”是学生积极主动构建学习过程的载体,“课堂学习设计”能实现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自然融合,能开启优化学习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钥匙。课题研究形成了我校化学组四大创生策略:其一、精心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其二、方案设计强调学生参与,挖掘创生的空间时间。其三、精心组建小组合作,共同创生集体智慧。其四、有效整合问题设计,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课题研究使我校化学中考成绩连续三年在成都市名列前茅,也让化学组老师参加的各类赛课活动荣获一等奖殊荣,更是让我校莘莘学子热爱化学。专家肯定了化学组的研究,认为该子课题既有研究过程,又有研究结果,很有实效性。
最后出场的是物理课题组负责人王岚老师,她对物理组承担的子课题《初中物理创生型课堂学生学习效益的评估》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经过近三年艰苦努力,我校物理组初步构建了初中物理创生型课堂模式,形成了概念课、规律课、复习课、习题课这四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流程,形成了初中物理学生学习效益评估策略。王老师通过《电与磁》、《认识浮力》等具体案例的介绍,认为“初中物理创生型课堂学生学习效益的评估”需要教师转变理念,重在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需要教师及时评估、适时反馈、多元关注。该课题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从2011年到2013年,学生中考物理成绩均超出市平均分达20分左右;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课堂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三年来,物理组老师赛课及论文获奖高达100多次。专家听取报告,指出该课题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初中物理“创生型课堂”的“学习卡”和“助学案”设计为主要被容的教学设计,形成了以“创新突破”为特色的“创生型课堂”作为上课模式,在该区域形成了良好的区域辐射。
经过专家组的合议,一致认为理、化、生组承担的三个子课题过程真实、成果丰厚、成效显著,并体现了我校良好的研究氛围和教研组,同意结题,并现场颁发了结题证书。当然,专家们也希望各组对“各学科创生型课堂”的表述要紧扣总课题组对“创生型课堂”的界定,要将研究成果作为总课题的强有力支撑,并发挥更大的辐射引领作用。之后,与会人员与评审组专家合影留念。
至此,九州平台理、化、生学科所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子课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历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科“创生型课堂”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形态,从不同层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教学结构,“以学为中心”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成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物理组供稿
教师发展部审稿
子课题结题现场会
李笑非校长主持会议
成都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乐天老师主持生物子课题答辩
生物子课题负责人周密老师作结题汇报
成都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邓玉华老师主持化学子课题答辩
化学子课题负责人高山老师作结题汇报
成都师范大学教授杨祖念博士主持物理子课题答辩
物理组子课题负责人王岚老师作结题汇报
生物组现场答辩
化学组现场答辩
物理组现场答辩
专家为生物子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并合影留念
专家为化学子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并合影留念
专家为物理子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并合影留念
版权所有:九州平台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