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
音体美组子课题结题现场会成功举行
2014年3月6日下午,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子课题结题现场会在我校如期举行。学校各教研组承担的17个子课题分语外组、数学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音体美组五个分场进行现场结题。
音体美组结题现场会在行政楼二楼小会议室举行。音乐组子课题鉴定专家组组长由成都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李萍老师担任,体育组子课题鉴定专家组组长由四川省教科所体育教研员、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邱永诚老师担任,美术组子课题鉴定专家组组长由成都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辜敏老师担任。成都七中音乐教研组长、特级教师舒承智老师,四川省教育学会体育教学专委会理事张艳琼老师,高新区美术教研员、特级教师陈冠夫老师,高新区美术教研员赖雪梅老师等作为鉴定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参加本次会议还有高新区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学生工作部副主任曾畅畅老师担任本次会议主持。本次会议采用“汇报与答辩结合”的方式进行。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音乐组的《创生型音乐课堂学习活动研究》、体育组的《具有校园特色的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和研究》、美术组的《美术学习活动中的创生型设计策略及课程整合研究》三个课题进行了现场结题。
首先,音乐组蒋珂老师作为《创生型音乐课堂学习活动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代表课题组进行结题陈述,之后,整个课题组根据专家提问进行现场答辩。音乐组的《创生型音乐课堂学习活动研究》在新课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音乐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以我校总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为研究的切入点,在音乐课堂活动类型的选择、总结、设计与开展;创建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对云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创生型学习活动研究;对独具我校特色的音乐常规课程、选修课程、课外音乐活动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与总结,将音乐课堂活动类型的选择分为听、想、赏、写、画、唱、说、演、探、编、创等类别,并在教学设计方面提出了整体设计、体现特色,点上突破、体现特点,个性融入、体现亮点,情趣相融、体现审美四大原则和“声景情”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了创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活动环境的师生课堂互动方式。随着课例研究的推进与课后反思形成的教育论文、教学随笔,使得音乐组对于学习活动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化,提高了教师研究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专家组成员在认真听取了课题组的结题陈述后,认为课题组在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中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学习音乐,突出了实践性;综合运用云技术和多媒体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特色常规课程、特色选修课程、特色课外音乐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研究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建立健全了课堂评价体系,对创建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课堂互动方式进行更深一层的研究,既保障了课题推广实施的落实,又是对原成果评价不足的弥补。
接下来,体育组承担的子课题《具有校园特色的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和研究》进行了结题陈述和答辩。课题负责人董成功老师向专家组陈述了课题研究的理由、目的、意义,通过课题的研究,形成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共识;建立了学校武术校本课程的体系;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四大理性认识。在课程体系成果方面制定了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理清了达成目标的过程结构图,并由此展开实践探索,使得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取得较好成绩,2-2-1模式和3-1模式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价值,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和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的再认识,也有实践的新探索,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观念得到更新,研究能力增强;学生武术技能普遍提高,武德修养水平提升;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增强。
最后,美术组子课题负责人曾畅畅老师就《美术学习活动中的创生型设计策略及课程整合研究》子课题进行了结题陈述与答辩。美术组的课题,基于当代社会发展对美术课提出改革的新要求,创生型课堂研究为美术课堂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模式,实现丰富多样的美术课程价值的研究背景,从适应美术课堂的高效美术学习的“创生型活动”设计模式,云技术支持下的创生型美术课堂,以课程内容整合、模块化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美术特色课程设置,提升教师素养,形成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等方面努力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学习三问、心有三观的创生型美术课堂有效学习设计策略;翻转课堂、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发展批判性思维,协作探究 集中展示 培养合作沟通能力,通过第三方软件获得及时直观的艺术体验,动手实践的即时展示反馈,提高教学实效的云教育技术支持下的美术创生型学习模式,以及独具我校特色的民间剪纸课程。
专家组一致认为此课题研究以“创”、“生”为中心,形成了有生命的动态的教学观,在教师、网络和其他教育资源等的服务于支持下,通过创造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不断获取新知识、建构新经验、产生新体验的高效课堂。同时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题组的老师们,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临摹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以尊重学生的“学生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资源观”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创新观”,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提出的五个云技术支持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拓展了美术教学资源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构建了师生、生生评价沟通的多种渠道。这不仅仅使美术课堂教学成效得到了提高,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最后,体音美组的三个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总课题组的专家们为子课题组成员现场颁发了子课题结题证书,我校音体美教研组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下的三个子课题,历时近三年的艰苦努力顺利结题。
音乐组供稿
教师发展部审稿
子课题结题现场会
曾畅畅主任主持音乐、体育、美术组子课题结题现场会
成都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李萍老师主持音乐子课题答辩
音乐组子课题负责人蒋珂老师作结题汇报
成都市教科院美术教研员辜敏老师主持美术子课题答辩
美术组子课题负责人曾畅畅老师作结题汇报
四川省教科所体育教研员、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邱永诚老师主持体育组子课题答辩
体育组子课题负责人董成功老师作结题汇报
音乐组老师现场答辩
美术组老师现场答辩
体育组老师现场答辩
专家组为音乐子课题颁发结题证书并合影留念
专家组为体育子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并合影留念
专家组为美术子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并合影留念
版权所有:九州平台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