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专家指导 推进课题结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 日期:2014-12-12 18:01:33 点击次数:7549
为做好教育部规划课题的结题准备工作,2013年7月7日上午,我校在图书馆召开了子课题结题准备会。总课题组指导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张伟老师,杨斌校长、李笑非书记、邱兴华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杨斌校长主持。
杨校长指出,我们要以结题为契机,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这是创新型的专业素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专业素养。成都的优质学校跟上海、北京的优质学校相比,还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学校。我校教师的课堂素养提升效果如何,取决于17个子课题的研究水平,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水平,代表了我校教师的研究水平。
张伟老师则告诉大家,国家级课题的结题需要有专家的鉴定意见。结题资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准备:研究报告;近年来与课题相关的所有老师的论文,课堂实录,各类评奖和发表的文章;教学,公开课,赛课;还包括受邀发言,讲座,参加的学术会议等等。
对于老师们提出的“规范的研究报告是怎么写”的问题,张伟老师用一个范本进行了说明。张老师指出,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包括本课题到底解决什么问题?价值在哪里?研究了什么?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的基本框架,回顾研究历程等等。张老师强调,研究与教改一定要结合起来,他以语文组的子课题思维品质的培养为例,指出要通过调研来发现,在反思里发现新问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新问题,要聚焦探索难问题,在真、新、难方面一步步推进。研究报告的第二部分是“怎么研究”。即围绕子课题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理论支撑是什么?等等。张老师强调这部分一定要有理性的思考,行为的改变是思考的改变,思考的改变促进行为的改变,我们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研究首先从认识转变,课堂教学改革是艰难的,是一场攻坚战。研究报告的第三部分则是“结果和反思”。即研究出了什么?我们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了多少?已有的理性成果和操作性的成果?提升了什么认识?等等。
张伟老师清晰简明的指导,大大增强了老师们的信心,更加调动了老师们的热情,也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理性研究水平。我们相信,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专家的倾力指导下,全体七初教师奋发努力,七初的科研和教学一定能上新台阶,开创新天地!
语文组周文碧供稿
教师发展部审稿
![](/edit/uploadfile/20137//fl2013071414262985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