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桂蕊飘香,建校二载捷报频传。
春华秋实,耕耘不辍,科研兴校辉煌再创。
10月16日,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牌式的日子——我校教育部规划课题《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提升研究》开题会隆重举行。
莅临我校,参加开题报告会的领导、专家和来宾有:
中央教科所科研处陈如平处长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刘永康教授
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所钟璞所长
四川省教科所石建副所长
四川省教科所理论室周林主任
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吕毅局长
成都市教科院理论室胡燕主任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张伟副教授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七中刘国伟校长
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张军校长
成都七中副校长、成都都江堰聚源中学陈刚校长
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研室陈红主任
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处叶春云老师
此外,高新区各中小学学校领导及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主持人李笑非副校长感慨地说道:“建校以来,我们始终把教育科研当成教学管理的根本保证,当成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当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今天,我们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欣喜地迎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的开题会。”
开题会上,陈如平处长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书,九州平台杨斌校长围绕“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如何评估研究成效”等问题作了详尽的开题报告。杨校长指出,我们开展研究是为贯彻新《纲要》和全教会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初中”,发挥名校示范引领作用,填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空白。我们将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从课堂现状、相关理论、实践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培养创新型教师,打造“创生型”课堂。
接着,与会专家对课题研究和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陈如平处长评价该课题选好了以突出教学为中心的切入点,抓住了以课题带动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找到了课堂与教研的结合点,选准了自成一家的拓展点,为打造全国特色初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周介铭校长认为该课题立意高远,紧抓“课堂”这一学校发展生命线,颇具研究价值,并表达了积极提供理论支持的意愿。刘永康教授则以“与时俱进”、“居高临下”、“有的放矢”对开题报告进行了高度概括。钟璞所长则对创新型教师与课堂素养的关系界定问题提出了建议。周林主任听取报告后认为该课题演绎思路清晰,找到了改革的着力点,隐含对学生个体认知的建构,真正回答了“谁是创新型教学的受益者”这一问题。胡燕主任则关注到了我校课题研究的连续性,目标指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勉励我校以课题为契机,寻找教师发展的新途径。
刘国伟校长从七中高中的角度对我校继往开来的精神给予热切鼓励,对课题的开题报告予以高度评价。张军校长则站在办学实践者的角度建议我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确立好优秀的标准,多研究创新型教师课堂素养的特性,并阐述了彼此相互学习的必要性。
最后,与会领导进行了总结发言。吕毅局长对与会领导、专家对高新教育的支持表示了感谢,并寄语我校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并预祝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石建副所长向大家转达了省教育厅何绍勇副厅长对我校开题大会的祝贺,并勉励我校以科研为手段,以兴校为目的,切实做好研究工作。
开题会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但我们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怀揣同一个梦想,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全力耕耘,努力把我校创办成教育部提倡的“特色初中”,创造出属于七中初中人的辉煌明天!
课题开题会现场
中央教科所科研处处长陈如平宣读立项通知书
杨斌校长作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周介铭教授发言
省教科所理论室主任周林研究员发言
高新区领导讲话
版权所有:九州平台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