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的录播教室里摆放着,师生济济一堂,神情专注的看着生物组姜文思老师手中的模型,沉浸在探索知识的海洋里。这是生物组围绕课题“创生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开展的第三次研修。课堂上,姜老师通过五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体验为主线,自主创生,活动一“让气体进入气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帮助学生理解肺通气的原因做好准备;活动二“认识胸廓与膈”在模型和图的帮助下,学生认识了呼吸运动的结构基础;活动三“体验、分析吸气呼气过程”引领学生体验、感受吸气呼气过程并从中归纳出吸气呼气过程中呼吸肌、胸廓容积、肺容积等方面的变化;活动四“归纳比较呼吸运动与肺通气”借助ppt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归纳,学生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活动五“分析‘人挤人’现象的危害,研讨踩踏事件的自救措施”展现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服务于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整堂课,学生参与性很高,活动体验效果明显,思维层次由简入深,环环相扣,每一个学习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创新,由感受事实上升到理解概念的创生亮点,此外,姜老师不仅对学生活动指导到位,还多次抓住活动中学生的亮点,给予追问、引导和鼓励赞赏,体现了自身的优秀素质。
这是生物组、地理组全体教师在李笑非副校长的带领下,集合了研究小组和高新区其他学校的生物学老师的智慧,最终形成的结晶。在此之前,大家已经围绕该课题进行了两次研修活动。在这两次研修的过程中,老师们通过认真的课堂观察,在课后研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交流,提出了丰富而优质的建议。这对于执教者姜文思老师的帮助非常大,促使她也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迅速调整、优化,设计并实施了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使课堂效果焕然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姜老师也破茧成蝶,完成了本身的一次蜕变,提升了自我素养。对于观课的教师来说,这也是一次深入思考、反思自我教学的机会。
每一次课例研究都促使着老师们更快的成长,更好的发展,润泽着我们心田,收获在我们的课堂上,滋养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挑战自我和服务学生的路上,我们将永不言弃,坚定向前。
版权所有:九州平台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