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沐浴夏日“和煦”的阳光,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气。九州平台2018-2019学年研学旅行课程——“行走的课堂”研究性课题结题答辩会如期拉开帷幕。在行走的课堂实践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打破学习的时空限制,在参与体验中格物致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结题答辩会精彩纷呈,四个答辩分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寻:答辩分会场一——学术一厅
中西合璧论古今,琴瑟共鸣唱新曲。语文组和英语组课题答辩分会场上,师生妙语连珠,答辩精彩不断。
▲答分会场一:学术一厅
五位答辩主评委:王翔宇老师、何玲老师、巫增金老师、任艳老师、杨帆老师亲临现场,以及其他多名语文和英语组的课题指导老师也为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五组答辩的选手代表和近200名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齐聚学术一厅,共同对前期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首先开始答辩的是语文组老师指导的三个课题组答辩,同学们就主要研究的都江堰和青城山相关文学作品典籍对区域文化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回答了评委老师提出的问题。
接下来,英语组老师指导的两个课题小组同学就都江堰和青城山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推广用中英双语进行了精彩的陈述,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最后,答辩评委组组长王翔宇老师对同学们的优秀表现做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总结点评。
▲答辩分会场一评委点评
探:答辩分会场二——学术二厅
来自数学、物理、信息的5个课题、7个小组的同学参与了此次答辩,王岚副校长、郑刚主任、刘之平老师、徐丹老师和赵静老师担任了答辩评委。
▲答辩分会场二:学术二厅
数学组的同学们研究的是都江堰景区最佳旅游线路,同学们利用iPad上的测量App软件对都江堰进行线路测量,并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制定出了都江堰的最佳旅游线路。物理组的同学们到都江堰和紫坪铺水库进行了研学,他们从物理学的角度对都江堰和紫坪铺水库的水利工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信息组的同学们根据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参观和实地测量,完成了都江堰人字堤3D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答辩同学借助模型阐述研究课题
评委老师们对各个小组的结题报告做了精彩的点评,在肯定同学们成果的同时,也指出了同学们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答辩分会场二评委点评
研:答辩分会场三——学生电视台
化学组、生物组、地理组在学生电视台进行了集中结题答辩,来自三个课题组的6个小组参与了此次答辩,李笑非校长、欧阳唯能主任、高山老师、陈月科老师、乔森老师、冯霄月老师担任了答辩评委。
▲答辩分会场三:学生电视台
化学组同学创意十足,研究都江堰灌区水质变化及水质保护措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自然环境与,在他们分析数据和采访调查中,培养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局观及长远意识。
生物组同学研究的内容为青城山植被情况,他们结合实地观察和标本采样分析了青城山多种植物的现存状况,地理组同学研究的内容为中药材调查,他们通过实践考察,结合地形地貌等地理知识分析了中药材的分布情况和药用价值。
各位评委老师对学生的答辩进行了点评,老师提出,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值得赞扬,肯定了研究过程中孩子们的务实与认真,但也给孩子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次答辩,能够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答辩分会场三评委点评
思:答辩分会场四——图书馆
政治、历史、美术、体育小组在图书馆进行了集中结题答辩。石敏副校长、张力生副主任、董成功老师、万里航老师、冯玉林老师和张雅妮老师担任答辩评委。
▲答辩现场四:图书馆
首先由政治组《中外政治文化对比研究——以古蜀国与玛雅国为例》的学生展示了《甲骨文与玛雅文字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中外古文研究,阐述了中外政治从古至今的不同特点。历史组研究课题为《都江堰的前世今生》,孩子们向大家讲解了都江堰从古至今的各种特色文化及历史渊源。美术组研究课题为《青城山道观建筑特点研究》,同学讲解了他们通过“3W1H”(what、where、why、how)分析法探究的道观建筑特点。体育组研究课题为《自由搏击》,参与本项课题的孩子现场展示了他们对自由搏击的了解和研究的过程。
最后,评委老师老师提出,研究目标要更加细化、研究结果要更具结论性,在每一次的研究中都力求有所获,有所得。
▲答辩分会场四评委点评
结 语
“行”者无疆揽江堰,
“走”山涉水著诗篇,
“课”题研究践学问,
“堂”正学子效先贤。
愿七初的孩子们在行走中成长,在实践中探索,能将研究的品格发散到学习和生活中,收获更多精彩!
版权所有:九州平台 技术支持: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初中学校信息科技中心 备案序号: 蜀ICP备10018534号
学校地址:成都高新区天环街199号(天环校区) 成都高新区荟锦路63号(锦城校区) 邮政编码:610041